日月潭向山行政中心,
緣起於2003年台灣觀光局
所主辦的一系列國際競圖中的「地景系列(Land form series)」計畫,
“New Taiwan by design“國際競圖地景系列,
由日本團紀彥建築師事務所獲得首獎,
97年6月6日由日本團紀彥建築師設計、監工,99年7月2日完 工。
其設計的建築本體猶如環抱的大地之母,蟄伏於地景之中,
形體從單點到線構成起伏的面,進而圍塑出空間,
再藉由偌大的弧拱,巧妙的框住了周邊的湖光山色,
一氣喝成,將環境、建築與人的關係緊密的聯結,
賦予場所新的空間向度。
圓滑平順的量體質感
以木紋清水模的方式呈現,自然粗曠的紋理
又不失木材本身的柔軟溫潤,
展現材料在建築語彙上的詩意。
該工程的創新與挑戰
在於曲面木紋清水模的製作、
建築形體拆解與模版計劃
以及現場放樣施作,
有別於一般垂直水平系統的清水模系統,
傾斜面牆體與曲面漸變形體,
考驗模板計畫制訂時形體的精準掌握,
施工放樣時的精準組合與灌漿至拆模後保護機制…等,
再再考驗營建團隊的工程技術與對品質的堅持。
這個建築計畫有兩個原則:
一,以不能破壞周圍的景觀,
或是造成內陸側空間的浪費為原則,
並企圖提出一種建築與自然環境間之關係性的新設計思考。
二,將這基地的缺點(對日月潭眺望的視野不佳)隱藏起來,
而將其潛在的優點引出,並加以擴大呈現。
為符合第一項原則,該建築強調其量體的水平性,
而把實際所需的空間量以上的土壤融入建築整體,
在湖水側為建築形體,到了內陸側則逐漸地緩慢移動
並轉化成土壤般的地景。
因此,建築的存在對地景來說並不會造成斷續的負面效果,
回復兩者的連續性,並形成具一體感的庭園。
設計上為了符合第二個原則,
設置了兩個跨距35米的空跨(arch)。
從道路側導入的導線一度迴旋後再往陸地深處延伸,
然後儘可能地再從內陸深處發展出較長的軸性,
並透過兩個空跨的底端,
聯繫並通往湖水方向之動態演出。
這棟建築將兩個不同的水平面--
人工池水面與日月潭湖水面聯繫起來,
建築物上部的綠草坡與周圍的樹海相互共鳴
切削、貫通建築內部的隧道通路
與如山路般刻印在建築物上的斜坡相銜接,
而做出ㄧ層次豐富具整體感的地景建築。
向山行政暨遊客中心,
目前是日月潭風景區管理處的新家,
也成為日月潭畔的最受國內外遊客讚嘆的新景點,
日本建築師團紀彥的這幢作品,
造價4億3千萬,
整體設計以融入原有地景為中心思想,
斜坡式草皮可直通屋頂,
建築設計上不強調壯觀雄偉
這個半建築半地景的建築計畫,
將日月潭的風景與基地周邊環境中被隱藏、
且不易發現的空間向度給引導出來,
或是說將其具體呈現出來。
同時並賦予這個空間向度一個嶄新的構想,
創造出人與自然間發展對話的舞台。
留言列表